|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区域活动开展更有序?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因其开放性、自主性深受幼儿喜爱。但是幼儿年龄小、好动,且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活动规则来约束,活动成效会大大降低。 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幼儿了解规则 学龄前幼儿往往会用直观、具体的思维理解事物。因此,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就要告诉幼儿在活动中要遵守哪些规则,并提出具体、明确、合理的要求。 例如:进入区域时,幼儿要按照进区卡的数量准确进入,避免因人数过多发生拥挤、混乱现象;区域活动中,幼儿要有秩序,不争抢、不吵闹,保持活动时的安静氛围;爱护区域中的材料,轻拿轻放,不损坏、不破坏;活动结束时要主动收拾、整理区域等。 适时帮助与指导,加强对规则的认识 01 学会有效观察 02 将规则渗透于活动中 例如:在美工区“颜色变变变”活动中,教师使用形象明了的步骤分解图片,让幼儿独立看图片,按照分解的示意自己开展操作活动(例如:先拿出一个调色盘——选择两种或多种颜料——将少许颜料点在调色盘上——把选好的几种颜料搅在一起——观察图片 找到答案等),引导幼儿有秩序地活动。 在数学区“图形分类”活动中,将每个分类盒贴上相应的标记;在收拾玩具材料中,将不同材料分类摆放,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标志(例如:剪刀、胶水、手工纸的图片以及各种制作材料、工具的标志等),幼儿根据图示的要求就能找到物品的相应位置,同时知道使用后要把物品放回原处。这样不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让他们学会了“对应”和“分类”。 例如,在阅读角设计一个“小嘴巴上竖着一个手指”的图标,提示幼儿看书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干扰别人;在鞋架上贴一张“两只卡通鞋子在一起”的图标,提示幼儿脱下的鞋子要整齐摆放;在楼梯转角贴上不要拥挤的图标,提示幼儿上下楼梯不拥挤,注意安全;在盥洗室内贴上“七步洗手法”卡通图,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这些图画或符号稚趣可爱,容易理解,幼儿乐意去遵守。巧妙利用图标,让环境“说话”,比强加给他们的规则更易被接受。久而久之,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幼儿的规则意识得到很好的强化,并逐渐迁移到实际生活当中。 04 因人而异地给予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及时了解活动的动向,根据幼儿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因人而异地给予指导。 正确评价,进一步巩固规则意识 评价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集体评价法。例如:评选最佳区域、操作最认真区、收拾最整齐区等等。通过评选,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遵守规则、有序活动取得的成功喜悦,激励幼儿增强自信心、自制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合作的意识。 此外,还也可以采用个别评价法,通过对某一幼儿的好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为其他幼儿学习、模仿提供了榜样;对于个别规则意识特别差的孩子,可以采用个别谈话法帮助他改正缺点,争取进步。 总之,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幼儿通过游戏及各种活动,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反复实践,不断内化,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我们要从热爱孩子、尊重孩子出发,不断反思自己,把最适合的留给孩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参考: 《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建立的指导策略》,作者系孙丽芳 《巧妙利用区域游戏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作者系鱼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