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分成了“通识性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和“幼儿发展知识”三个部分。
01 /
通识性知识对教师的意义
首先,通识性知识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教学内容知识”。通识性知识(主要指科学与人文知识)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基本属于所教学科知识之外的、用于提升自身整体素质的内容,但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它既关乎教师的一般文化素养,又属于教师的“教学内容知识”。
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成分。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这些内容没有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组成要素独立提出。这固然反映出幼儿教育的特点——不以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任务,而以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完整的儿童为基本价值导向,但却不能因此认为幼儿园教师不需要学科知识,不需要掌握一定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
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幼儿不是在真空中发展的,他们的任何学习活动、与环境中任何事物的接触和相互作用都必然会涉及到“知识”。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蕴含其中的“内容知识”,否则是难以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请参加设计的近百名教师围绕“影子”这个主题为大班幼儿设计活动方案。
分析所有的活动方案后发现,真正能够调动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关注和发现光与影之间关系的设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虽然不少方案将“探索光和影的关系”作为活动的目标,但具体探索什么关系?怎样探索?需要提供什么条件?这些问题基本都没有涉及。究其原因,是教师们自己缺乏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类似情况不仅表现在科学教育领域,在语言、社会、数学等领域类似情况也比较普遍。
幼儿园教师文化知识的不足常常带来教育实践中的尴尬:面对幼儿的问题常常无法回答;幼儿的探索不知往哪里引导;底蕴不足,创新乏力,只能照搬教师用书中别人设计的现成方案;难以围绕教育现场中的问题或“突发事件”与幼儿展开生成性的互动,接不过或不敢接幼儿“抛过来的球”,更谈不上再从适当的角度抛给孩子,让师生之间“互相抛接球的游戏”继续下去。"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不需要教师系统地“教”学科知识,但在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时教师必然会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幼儿园应不应该教相对抽象的学科知识”和“幼儿园教师应不应该具备相对广博的学科知识”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其次,通识性知识是孕育教师文化素质和教育素养的“土壤"。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如李政道博士所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个硬币就是“文化”。而“文化”对于一个人而言,意味着学识水平、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人格修养,体现着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教师在人们心目中是“有文化”的人。教师的智慧、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文化底蕴”的显现。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时讲到,“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以伦比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里所谓“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以伦比”的知识视野,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
必须承认,相对于其他学段的教师,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感。但更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很多幼儿师范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自己却不把它看成为一个问题。似乎幼儿园教师只要有一定的艺术才能、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就足够了。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认识。
这种狭隘的认识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模式从强调“分科”到强调“整合”的过程中,更因为被错误地与幼儿师范教育课程“对接”而变得愈加突出。不可否认,从幼儿教育的特点来看,确实对教师的单一学科知识要求不深,但对蕴含在教育实践中的文化素养的要求却是比较高的。
幼儿园教师应该是有较广阔的文化底蕴的“杂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科学与人文知识作为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的三大结构要素之一提出,无疑对提升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一定会引导、推动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改革朝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02 /
教师必备的通识性知识
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是决定儿童能够学习多少内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识性知识是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标准》将幼儿园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 首先是自然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以自然世界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包括了物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掌握幼儿科学教育中所必需的内容知识。事实上,教师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才能指导幼儿探究活动的方向,帮助幼儿感受大自然和科学的奇妙,体验发现的快乐。
但幼儿教师应学习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只是简单罗列的科学事实,也不只是“零散、偶然”的科学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当中的核心概念、探究和表达科学知识的方法、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以及科学观。
只有教师自身形成了正确的科学观,才能在科学的世界观引导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儿童一起进行探索和学习:只有教师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才能更好地反思与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支持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方法和精神。
幼儿园教师需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虽然在其广度和深度上远不及相关学科的专家,但也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上来说,至少要包括与幼儿生活中常见事物、常见现象相关的科学知识:从深度上来说,不仅要了解单个事物、现象的表现,还要了解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现象产生的前因后果。
/ 其次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人文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总称。人文科学知识是那些探讨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知识,即人的本质的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是探讨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即人的行为的知识。
人文科学知识包括了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则包括了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有
利于幼儿教师提高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而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积累无疑能提升幼儿教师的文化气质。
幼儿教育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极具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事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在平凡之中彰显其价值。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利于增强幼儿园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促进其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也是幼儿园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的基础。例如,对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的学习,有助于教师支持幼儿学习、记录、讨论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变化,回忆和体验他们亲历的“历史”,引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实情感。
当然,幼儿园教师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样要抓住关键,多读书,读好书,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博物馆等多种形式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和理解幼儿教育的内容,开发幼儿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
/ 第三是艺术素养
指的是欣赏、感受、认知和表现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能力,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长期存在着把幼儿园教师的艺术素养等同于“吹拉弹唱跳”等技能的误区,忽视了艺术素养应该是一种深刻的思想、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素养之于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与幼儿教育内容和幼儿学习特点的密切关系上。幼儿的思维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园教师采用一些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如音乐、舞蹈、美术的形式展开幼儿教育活动,或以艺术形式创设幼儿园环境,更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促进幼儿感受、欣赏和表征美的能力的发展。
其次,提高艺术素养还是幼儿园教师个人审美观念、精神境界提升和创造性表达的需求。教师应该理解艺术审美与创造的本质,在艺术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将自己塑造为美的使者。
此外,艺术与创造天然地存在着联系,艺术领域充满着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想像,真正把握了艺术本质的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一定会把支持和鼓励幼儿的自由表达与创造作为基本追求。
/ 第四是有关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这个概念也包括可以整合到计算机技术的其他新技术,如电信、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技术。现代信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不仅走进了家庭、学校,也走进了幼儿园,走进了幼儿的生活环境当中。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获得信息的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辅助工具。